• 论文参考文献学科多样性与被引频次的关系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资料的处理 提交时间: 2024-04-18

    摘要: 摘 要 目的/意义 构建论文参考文献学科多样性测度指标,探究论文参考文献学科多样性与被引频次之间的关系。 方法/过程 基于Rao-Stirling多样性指数设计参考文献学科多样性测度指标,并以论文参考文献学科多样性为自变量,论文被引频次为因变量,期刊等级等15个变量为控制变量,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拟合生成回归模型,探讨论文参考文献学科多样性与被引频次之间的关系。 结果/结论 研究构建的参考文献多样性测度指标能够反映论文的多学科知识融合程度;论文参考文献学科多样性正向影响论文被引频次,论文参考文献学科多样性越强,论文被引频次越高。

  • 高Altmetrics指标论文的特征分析及影响力分析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研究Altmetrics指标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传统文献计量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它们随时间的演化情况;同时,基于Altmetrics指标全面评价学术论文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对于发展和完善Altmetrics计量系统至关重要。[方法/过程] 以2014-2016年Altmetric Top 100论文为样本,对每年的高Altmetrics指标论文的来源期刊、学科分布、获取方式、作者地域及研究机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讨论这些论文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对论文的Altmetric分数与其Web of Science上的被引频次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相关性随时间的动态演化。[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高Altmetrics指标论文主要来源于一些高影响因子期刊,其学科主要集中于医疗健康与生物科学,论文作者主要来自于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水平研究机构,且高Altmetrics指标论文中开放及自由获取的比例逐年增加;Altmetric分数能够定量地反映学术论文在社交和新闻媒体上被公众关注的程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术论文的社会影响力;高Altmetrics指标论文的Altmetric分数与其被引频次存在一定正相关,表明高Altmetrics指标论文同时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 封面论文是否有助于提升?——基于四本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的实证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7-02

    摘要: [目的]探讨新闻传播学类核心期刊的封面论文和非封面论文在下载量、被引量等学术影响力上的差异,以期为提升新闻传播学类学术期刊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借鉴。[方法]对《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新闻大学》等4本新闻传播学类核心期刊2018年和2019年发表的450篇封面论文和821篇非封面论文的下载量和被引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4本期刊封面论文在下载量、总被引量、被核心期刊引用量、被非新传类核心期刊引用量等方面均普遍显著高于非封面论文,下载量与被引量各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封面论文有助于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新闻传播学期刊应重视选择封面论文,增强封面整合设计,努力拓宽封面论文传播渠道,加大社交媒体传播力度,探索全媒体融合出版,提升封面论文和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 到学术话语权:学术期刊四维评价理论框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5-12

    摘要: 【目的】从话语权视角构建学术期刊四维评价框架,推进话语权与期刊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比较分析等方法梳理国内外期刊评价的研究现状,对话语权与学术话语权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论述学术话语权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术期刊四维评价框架与学术期刊话语权提升策略。【结果】学术期刊话语权由主体、内容、客体、对象、载体、反馈六个话语形成要素有机配合、相互作用而成,其评价维度可从引导力、原创力、影响力和传播力四个维度展开,评价方法可从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和模型应用四个方面进行创新。【结论】多维度、多要素、多指标、多方法融合评价学术期刊话语权是大数据环境下的必然选择。提升学术期刊话语权,要树立学术地位,挖掘热点领域,构建多元立体的传播格局,紧跟全球挑战和需求变化,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

  • PCSI:一种单篇论文被引频次标准化方法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文章的被引频次一直是量化评价一篇论文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但在不同学科不同年份发表的论文会因该领域研究论文数、引用滞后等因素呈现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对比两篇论文时,难以简单依据被引频次的绝对值来评判论文影响力大小。为此,本文设计了一个新的可计算数学模型,使得每篇论文可以有一个标准化的指标,以便对不同学科不同年份发表的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进行直接比较。[方法/过程] 通过分析2006、2017两年中国科技类学术期刊各学科论文的被引频次分布规律,采用同学科论文被引频次的分布形态最接近对数正态分布的先设条件,提出一种被引频次标准化指数Paper Citation Standardized Index (简称PCSI,中文论文引证标准化指数)。最后以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论文评选结果为例,将它们与论文所属学科全部论文进行实证对比研究。[结果/结论] 结果证明,PCSI对不同年份、不同学科论文的被引频次进行了标准化,反映了被引频次的线性差距,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单篇论文学术影响力比较评价工具。

  • 杰出科学家的科研合作与的关系研究——基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面板数据分析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探索杰出科学家科研合作与其学术影响力的关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优化科研合作提供依据。[方法/过程] 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研究1900-2018年242个英美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合作规模、合作广度以及合作角色等合作指标与其学术影响力的关系。[结果/结论] 虽然非一作论文的合作特征对总体合作论文的合作特征的贡献比一作论文的大,但是一作论文对诺奖获得者学术影响力的贡献比非一作论文的大。一作发文的合作规模是诺奖获得者一种有效的合作规模,它与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呈正相关。多与不同的学者合作,对诺奖获得者来说有利于其学术影响力的提高。建议研究学者发文的合作特征对其学术表现影响甚至与合作特征相关的其他研究时将学者的一作、非一作发文分开研究这样有可能得出更有意义的结论。

  • 小论文对影响因子的贡献很大吗———基于近五年大样本的实证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文献学 提交时间: 2023-01-13

    摘要: 目的/意义 基于学界对于影响因子计算公式的争议,探究不可被引文献对于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是否过于突出,进而使得期刊影响因子无法正确地反映出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方法/过程 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公布的期刊各类型文献2017-2021年的被引数据,计算出期刊近五年不可被引文献为期刊贡献的影响因子并加以分析。 结果/结论 整体上,近五年不可被引文献对于影响因子的贡献较低(平均值4%左右,中位数0)且变化不大,不存在明显的恶意人为操控影响因子的行为,不必因顾虑影响因子被恶意操控而质疑影响因子计算公式的合理性。

  • 基于合作网络的学者动态模式识别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利用高合作学者识别算法和学者影响力模式识别算法识别出团队的高合作学者以及其动态学术影响力模式, 为团队中人才成长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学者的合作人数情况, 区分出团队中的高合作学者; 利用高合作学者的发文量和度数中心度指标测度学者的个人影响力和在团队的影响力, 识别学者的动态学术影响力模式。【结果】不同团队中的高合作学者数量不一, 为零至多个。高合作学者的动态学术影响力模式不同, 识别为稳步增长或成熟波动模式。【局限】仅利用两个指标来测度学者影响力, 对于较复杂情况的学者需引入更多的指标识别其动态学术影响力模式。【结论】高合作学者识别算法和学者影响力模式识别算法能够较合理地识别出团队中的高合作学者及其动态学术影响力模式。